
常俊跃2019—2022学术成果
|
|
主持课题 |
教学研究奖项 |
刘兆浩、常俊跃,界面研究视阈下对政治语言学与语言政治学之间关系的思考,《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5) |
《语言、社会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3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国别区域学专业建设探索2021-(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主持培育的成果“外语专业内容语言融合教育两大路径的创新与实践”2022年获辽宁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 |
常俊跃 等,外语课程与外语教育学其他领域的关系,《外语教学》,2022(4) |
《新编英语口语教程:沟通与交流(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04. |
2017至今,英语专业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区域国别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实践研究(17AYY010),国家哲学社科规划办,国家级 |
作为第二参与人培育的“以国情分析研判和学术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英国研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22年获辽宁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常俊跃,中国外语教育:基本概念、本土实践及指导理念,《外语研究》,2022(3) |
《新编英语口语教程:沟通与交流(上)》(教师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04. |
2016—2020年,英语专业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区域国别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L16BYY015),省级哲学社科规划办,省级 |
2021年,“开展区域国别教育,五福国家对外战略——对构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区域国别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思考”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第八届)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 |
常俊跃、孙有中,对外语专业《国标》毕业论文多样化要求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22(5) |
《新编英语口语教程:沟通与交流(下)》(教师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04. |
|
2021年,“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学科内容组织模式多元化的思考”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第七届)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 |
泰中华、常俊跃,内容语言融合测评框架构建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2) |
《新编英语口语教程:演讲与辩论(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04. |
|
2021年,主编的《美国国情:美国历史文化》 《美国国情:美国社会与文化》《美国国情: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获辽宁省教材建设奖 |
常俊跃,21世纪的语言教学理论,语音学与音系学新发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11 |
《新编英语口语教程:演讲与辩论(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04. |
|
2020年“内容语言融合外语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实践”(第一完成人)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刘兆浩、常俊跃,政治语言学的内涵与外延,《外语研究》,2021(6) |
《新编英语口语教程:演讲与辩论(上)》(教师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04. |
|
2020年获“内容语言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第二完成人)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常俊跃、吴晶,我国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思想述评,《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6) |
《新编英语口语教程:演讲与辩论》(下)》(教师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04. |
|
2020年《美国社会与文化》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常俊跃、于如航,项目依托式国别研究课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中国ESP研究》,2021(辑刊). |
2020年,《基于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英语专业整体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常俊跃等著 |
|
2019年负责的英语专业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021年,对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及其学科方向设置的思考,《中国外语》,(3),常俊跃 |
2020年,《阅读教程:英语短篇小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编 |
|
|
2021年,外语教育研究专家的成长特征研究,《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3),裴莹莹、常俊跃 |
2020年,《阅读教程:英语散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编 |
|
|
2021年,国内知名语言学研究专家成功的因素分析——基于5位知名语言学研究专家的个案研究,《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耿瑶瑶、常俊跃 |
2020年,《欧洲文化入门》(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 |
|
|
2021年,外语教育学学科建构背景下英语课程的关键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1),常俊跃等 |
|
|
|
2021年,项目依托英国研究课程教学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影响研究,《外语学刊》,(1),常俊跃、李昊旻 |
|
|
|
2020年,发挥外语专业资源特殊优势,促进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外语电化教学》,(6),常俊跃、李辰超 |
|
|
|
2020年,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理论支撑,《外语与外语教学》,(6),常俊跃、刘兆浩 |
|
|
|
2020年,统一指导与多元发展: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语言教育》,(4),常俊跃、李莉莉 |
|
|
|
2020年,深入理解专业指导文件要点 积极开展新一轮改革探索——对贯彻《国标》《指南》推进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外国语文》,(5),常俊跃 |
|
|
|
2020年,内容语言融合教学的中国高校本土化实践,《中国外语》,(5),赵永青、常俊跃、刘兆浩 |
|
|
|
2020年,本土化项目依托式英语国家研究课程的教师参与研究,《山东外语教学》,(5),常俊跃、梁成晨 |
|
|
|
2020年,对外语学科构建国别区域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外语高教研究(第二集) 》,(2),常俊跃 |
|
|
|
2020年,从内容依托到内容语言融合——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内涵及意义,《外语教学》,(5),常俊跃、赵永青 |
|
|
|
2020年,增设国别区域学专业,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设立国别区域学专业的思考,《外语界》,(3),常俊跃、李莉莉 |
|
|
|
2020年,国别外发文数量及其分布对外语学科推进国别研究的启示,《外国语文》,(3),常俊跃、李昊旻 |
|
|
|
2020年,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项目依托区域国别研究课程评价研究,《外语研究》,(3),常俊跃、刘扬 |
|
|
|
2019年,外国语言文学相近学科方向研究领域及研究内容异同对外语学科建设的启示,《中国外语》,(3),常俊跃 |
|
|
|
2019年,英语专业英语国家研究课程项目依托教学教师角色及其问题研究,《外语研究》,(3),常俊跃、曾小花、米微 |
|
|
|
2019年,项目依托式英语国家研究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影响的探究,《中国外语》,2019(1),常俊跃、米微、曾小花 |
|
|
|